“一分之争”说明自主招生还未真自主

时间:2015年08月12日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摘要]同一所大学在同一个省份的招生,竟然出现“各执一词”的两条分数线,如此诡异的高考招生场面,无疑非常荒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荒谬的“分数线之争”,究竟孰是孰非?

2015年的高考(精品课),王希以裸分645分成为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高考理科状元,并通过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获得40分加分,总成绩达到685分。而685分恰好是清华公布的在江西省理科录取分数线。但王希却面临落榜的危险,因为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清华录取分数线是686分。目前双方在分数线问题上仍是各执一词,相持不下。

同一所大学在同一个省份的招生,竟然出现“各执一词”的两条分数线,如此诡异的高考招生场面,无疑非常荒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荒谬的“分数线之争”,究竟孰是孰非?从当事双方的辩解来看,双方似乎都各自占理:在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公布分数线之前,清华大学即发来函件要求录取分数线确定为685分,并且强调“多次向江西省教育考试院致电和发函,就王希同学的档案投放沟通协商”。但同时,江西省教育考试院方面则强调,清华大学“发函的时间太晚”,为此,甚至“恨不得去教育部告清华一状。”

无论这场分数线之争的是非曲直究竟是什么,一个不争的事实都是:夹在这场分数线之争中间的考生王希,实际上已成为其中的最大受害者,他不仅可能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而且还可能进一步面临落榜的危险。也就是说,省考试院与大学之间的“神仙打架”,最终遭殃的却是无辜的考生。这正像王希的老师感叹的,双方都过于“任性”以至于“考生的权益无法保障”。

其实,如果抛开其中的细枝末节,站在现行高考制度的角度审视上述分数线之争,又会发现,这一分数线之争之所以会发生,并不仅仅是由哪一方的错误导致的,在很大程度是现行不合理的高招制度衍生出的产物。从高考录取标准上看,现行高考制度长期奉行的,实际上仍是一种简单机械的分数线决定一切的录取标准。在这种录取标准下,因一分之差而与心仪大学失之交臂,乃至频发高分落榜现象,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

而从整个高考录取运行机制角度来看,我国现行高考制度所执行的,事实上也是一种并不完全符合教育规律的选拔模式,主要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导、高度行政化,以优先侧重保障行政部门和高校利益而非考生的权益。比如,一名考生最终能否顺利被某所大学录取,并不完全取决于考生和大学双方之间的自由双向选择,还取决于作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省考试院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如是否符合后者分数线、后者是否同意调档等。再如,现行高考录取制度,虽然实行了“平行志愿”,考生可同时平行填报多所大学,但在最终录取上仍是一个考生只能被一所高校录取,而并没有进一步做到像国外大学那样的“平行录取”,即一名考生可以被多所高校同时录取。

因此,要想有效化解类似这样的分数线之争,避免出现“神仙打架、考生遭殃”,考生权益无法保障的局面,根本的出路还在于,从源头上进一步改革完善现行高考制度,逐步革除其“分数至上”“行政化”等不合理积弊,确保高考录取制度真正实现以考生利益为中心的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

(作者:佚名 编辑:成人高考)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