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高考变了 今后中学PK得靠什么

时间:2015年07月08日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收藏此文 字体:

[摘要]2015年北京中高考近日结束。今年这两大考试在任何方面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些变化,进一步体现中学教育更“宽”更“活”的发展方向,也说明今后的中高考都将出现新的重要变革。

2015年北京中高考(精品课)近日结束。今年这两大考试无论在命题内容、呈现形式,还是在考查范围上都发生不小的变化。这些变化,进一步体现中学教育更“宽”更“活”的发展方向,也向中小学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传递了一系列的改革信号,今后学校在课堂教育、课程设置、师生评价等多个方面,都将出现新的重要变革。

■变化分析

趋势1:课堂更加灵活开放

从2015年中、高考试题内容来看,取材范围更宽更广,更加侧重考查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和实际生活体验,进一步体现了中学教育更“宽”更“活”的需要。对此,有专家表示,将来的中学课堂将更加开放,教学形式也将更加灵活。

从中、高考试题的难度变化来看,侧重考查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这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应试”色彩,对于中学的教育教学也将产生深刻影响。“教师不能再纠缠那些偏题、怪题,而是要给学生提供更加宽松的学习氛围,在培养兴趣、教会方法、拓宽知识面上下功夫。”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附属学校校长曲建华说。

从中、高考出题的灵活性来看,需要教师敢于打破教材、教室的壁垒,把知识和能力与生活结合、与实际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验、合作、探究类的学习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以后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中、高考试题越来越“宽”、越来越“活”,使各个学校敢于在课堂教学改革上下功夫。

教师不再把教育内容窄化到考试内容,也不再把教育的对象窄化为“好学生”,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注学生个体上,坚持通过少而精的作业,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获得成功体验。

北方交通大学附中密云分校校长程学军认为,考试改革也会倒逼教育改革的推进。一方面会推动学校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如实施“走班制”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转变角色,做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促进者,同时进一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趋势2:课程不断立体丰富

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北京市高考语文部分试题的难度不大,首先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并着眼于学生12年的学习积累。而中考语文试题也同样体现了学科内容的“宽”度,加大了对语用能力、阅读能力、判断信息能力的考查。

从考题内容上分析,一方面体现了学生9年、12年课程的贯通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着眼于社会和家庭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语文的教学要求。有专家指出,从考试变化来看,未来学校在课程建设上,要更加注重各个学段之间的有效衔接,整合学科资源,打破学科壁垒,穿越校际边界,充分盘活、利用一切可用的教育资源。

对此,北京101中学副校长熊永昌建议,有条件的完全中学可以系统地设计初高中课程体系,在初高中学段之间开设“融通性”课程。他认为,这种持续培养更有利于学生的实际获得。

近年来,中高考试题越来越突出学生综合利用学科知识能力的培养,这预示着各学科之间的边界将逐渐模糊,学校将有更多的课程自主权,按着各自的校情和学情,进一步整合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使之更加符合学生成长需求和自身的培养目标。

程学军认为,中高考改革将会有利于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同时对于进一步落实学科改进意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学校校长要改变传统的课程资源观,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周边的社会教育资源,让学生多去博物馆,多参加体验性的实践活动。”

总之,要满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就需要学校构建一个更具灵活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体系。因此,有专家预言,未来课程建设能力将成为拉开学校距离的关键因素。

趋势3:评价日趋细致科学

从今年的中高考试题来看,以往的“偏、难、怪”题不见了,越来越注重基础、综合和灵活,无论是文科试题还是理科试题,都进一步突出价值观引领,考试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侧重于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数只是评价一个人掌握知识程度的要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指标。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高考试题的“宽”和“活“,必将引发学校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改革,这也要求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在评价机制上作出调整。

在北京二十中学校长陈恒华看来,以前的学校评价更看重学生的成绩,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当中高考变得“活”和“宽”以后,学生的潜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挖掘,个性特长也能够得以更全面的展示。“我们的评价不再让学生比拼优劣,而是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进而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信心、动力和方向,让他们在集体学习中找到认同感。”

在校长和专家们看来,中高考考试内容的调整变化,就是要进一步改变目前相对单一的教育评价机制,让综合素质评价再实一点,让学生的学业评价过程化,能力评价多元化,品德评价更重要更客观,实践活动评价别走形式。

广渠门中学副校长崔楚民对学校评价机制改革充满期待。他认为,随着课程内容、教师授课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来无论是政府评价学校,还是学校评价学生和教师,都将不再纠结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而是用动态的发展的指标来衡量。“将来的评价方式将趋向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清晰的记录,并且记录过程将上传,计入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纸笔测。”

■专家视点

校长应尽早变革管理 适应新变化

有教育专家指出,中高考新变化要求校长应当在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师生评价等多方面布局,要以学生的实际获得为出发点和归宿,要以开发学生潜质、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目标。“学校应尽快建立现代化学校治理体系,不断增强自身课程建设能力,把课程的开发权和选择权交给师生,使学校课程安排、教师调度、学生管理等制度尽快与新高考相适应。”

丰台二中校长何石明还建议,学校应实施简约管理,建立较清晰简单的行政体系,如把传统的校务办公室与总务处等后勤服务机构改成一个协调中心,给全校师生提供日常服务;同时,建立“教师与课程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取代传统的教学处和德育处,进一步强化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分配”功能,进而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好。

专家认为,除了课程体系建设之外,学校还将改变过于单一的教育形式,包括“活化”课堂教学结构、教学组织形式等,要在时间分配、内容分配、活动方式上进行改革,通过结构化的设计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教师创设一个自由民主的氛围,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者:佚名 编辑:成人高考)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